正如我们所知,触摸屏在智能设备人机交互领域起到了重要作用,自 2007 年苹果发布首款 iPhone 以来,越来越多的产品开始搭载触摸屏。近些年,具备高刷新率、高色域、2K 分辨率的屏幕成为了旗舰智能机的标准之一,厂商也十分乐于将这些优势作为卖点宣传。
相较于当下较为新颖的高刷新率、高色域等卖点,虽然说曲面屏幕已经很少成为宣传卖点,但是大多数厂商仍然会配备曲面屏以凸显自家产品的高端性,就好像没有曲面屏的设备就不是旗舰机一样。
之前写过一篇文章说屏幕可能的发展趋势,这次就来说说曲面屏的发展史。
曾经那个 2.5D 玻璃的时代
在曲面屏还没大面积普及的时代,2.5D 玻璃可谓是高端智能机普遍采用的方案。相较于平面玻璃,2.5D 玻璃的边缘处有一定的弧度,采用这种玻璃的手机一般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
理论上来说,2.5D 玻璃只是一种制造工艺,其主要通过倒角处理工艺将玻璃的边缘进行圆滑处理,以至于在握住时不会出现明显的割手感。不过这种工艺会在打磨过程中对玻璃强度造成影响,以至于损耗增加,并且会带来更高的成本,因此 2.5D 玻璃早期只在中高端设备上出现。
根据可查资料,最早使用这种玻璃的手机应该是 2011 年发布的诺基亚 N9(欢迎指错),此后,诺基亚为旗下 Lumia 系列设备也配备了这种屏幕。因为这种屏幕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视觉体验,以三星、苹果为首的手机品牌加入其中,也开始推出自家搭载 2.5D 玻璃的设备。
虽然说这种屏幕带来更好的观感,但是负面因素也是不可避免的。以大多数人喜欢贴的钢化膜为例,采用 2D 玻璃的设备因为是平面玻璃,因此贴膜可以实现完整覆盖,但是对于 2.5D 玻璃而言,边缘的弧度使得贴膜无法完整覆盖,不过贴膜厂商随之推出了全新的水滴膜等柔性贴膜来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说 2.5D 玻璃易碎、不易贴膜是其最大缺点的话,那么高颜值和良好的触感则是其最大的优点。相较于传统的平面玻璃,2.5D 玻璃不仅使得边框看起来更窄,而且让手机的触感变得更加舒适,这都是传统平面玻璃所不具备的优势。
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3D 玻璃即常见的曲面玻璃开始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下面就来介绍现在较为主流的 3D 玻璃以及曲面屏。
曲面机身 — 曲面屏的过渡产物
在说搭载 3D 玻璃的曲面屏设备之前,先简单说说曲面屏的发展史。
估计在大多数人心中,第一款搭载曲面屏的设备可能是 2014 年 10 月与 Galaxy Note 4 同期发布的 Galaxy Note Edge,毕竟在以平面玻璃为主导的时代,Galaxy Note Edge 那种搭载单曲面玻璃及柔性 AMOLED 显示屏的设计可谓是跨时代般的存在。
但是三星早在 2013 年 10 月就曾推出过名为 Galaxy Round 的曲面屏设备,受限于发售区域等因素,这款设备并未出现在中国市场出现。不同于现在我们所认识的曲面屏设备,Galaxy Round 则是将整个设备做成了曲面,这在当时算是比较超前的设计了。
在这款设备之后,LG 也顺势推出了全新的 G Flex 系列,这是 LG 旗下首款采用曲面机身的产品。相较于 Galaxy Round 更适合握持的设计,LG G-Flex 则更为贴合面部,而且其采用的自修复材料也可以实现细微划痕的自我修复。
或许是因为技术等层面的限制因素较多,三星在推出 Galaxy Round 后就再也未推出曲面机身的设备,LG 则是在 G-Flex 2 之后也停止了该系列产品的研发工作。
虽然说 Galaxy Round 和 G-Flex 这样的设备在当时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力,但是受限于成本、故障率等因素,这些产品终归没有大批量上市。在此之后,三星推出了 Galaxy Note Edge、Galaxy S6 Edge 这样的曲面屏设备,但是 LG 却没有继续生产曲面屏设备。
接下来,就来说说现在比较常见的曲面屏以及曲面屏必须的 3D 玻璃面板。
曲面屏与 3D 玻璃 —— 旗舰机的标配
前文提到了曲面机身设计的两款设备,可惜的是这种设计并没有延续下来,相比之下,3D 玻璃以及曲面屏却成为了市场主流。
作为首款采用曲面屏设计的设备,Galaxy Note Edge 的影响力是很大的,不过这款设备在当时高达 6888 元的售价以至于销量惨淡,换句话说,这款产品在当时更像是小米初代 MIX 一样作为一款主打概念的产品存在。
2015 年,搭载双曲面屏的 Galaxy S6 Edge 正式上市让这种屏幕走入用户的日常生活,同年的小米 Note 和 Galaxy Note 5 更是采用了双曲面机身的设计,这种设计带来的良好握持体验都是以往机型所不具备的。
虽然说曲面屏和曲面机身会带来良好的使用体验,但是相对较高的生产成本使得它们只能存在于中高端设备上,即使是国产品牌,早期也只有 VIVO Xplay 5、小米 Note 2 这样的设备配备。
或许是因为 3D 玻璃和柔性 OLED 屏的成本有所下降,现在越来越多的品牌推出曲面屏的设备,例如华为就推出了搭载曲面屏的 Mate 20 Pro 和 P30 Pro 等。
柔性 OLED 显示屏的发展速度在近几年突飞猛进,3D 玻璃的弧度也变得越来越大,例如 VIVO 就推出了号称采用“瀑布屏”的大曲率屏设备 —— NEX 3,小米则顺势推出了覆盖面积更大的 MIX Alpha,只可惜受限于产能等因素,后者至今没有量产上市。
那么,曲面屏真的就那么实用吗?就目前来看,曲面屏的缺点也是不容忽视的。接下来,就来说说曲面屏设备目前存在的缺点。
曲面屏的缺陷不容忽视
曲面屏设备固然有其优势,例如优秀的侧滑手势体验、息屏状态下近乎无边框的视觉体验;但是其缺陷也是不得不提的,接下来就分别介绍曲面屏存在的缺点。
更容易碎屏
曲面屏设备容易碎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毕竟大曲率玻璃使得边框变得越来越窄,这使得边框在手机撞击地面时起到的缓冲能力变得更弱,以至于边框在手机掉落地上时几乎没有任何保护作用(想象一下,MIX Alpha 摔在地上会是什么惨样)。
也许有人会说这种问题买个保护壳不就好了,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将曲面屏的侧边用作特殊用途,像 NEX 3 和 Mate 30 Pro 就将侧边作为音量键来使用。这种设计使得手机壳厂商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协,例如将侧边部分露出以供用户使用,这也使得手机壳的保护作用再次降低。
贴膜逼死强迫症
如果说手机壳的问题可以通过官方的翻盖保护壳来解决,那么贴膜的问题就是比较头疼的了。不同于平面玻璃,曲面玻璃较大的弧度导致贴膜很难完好的贴合,不过现在有所谓的 UV 膜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相较于平面玻璃仍存在较大的缝隙。
当然为平面玻璃所设计的钢化膜在曲面屏上是基本没有用武之地的,换句话说就是过去的软膜再次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
这算不算是一种技术的倒退呢?
不可避免的图像畸变
虽然说曲面屏在视觉感官上会带来相对优秀的体验,例如极窄的边框甚至无边框,但是在运行一些软件的时候仍然存在较大的畸变问题。
但是这个问题更多的是和系统优化有关,例如三星就将曲面屏的侧边部分作为播放器控制栏使用,息屏状态时侧边也被用作时间的显示。
就目前来看,市场上搭载曲面屏的设备中,并不是所有品牌都会在系统层面做优化,具体还是得看厂商是否良心了。
误触率大幅提升
误触的问题其实在直面屏上就存在,不过那时候受限于屏幕的设计等因素,误触率还不算很大。但是曲面屏由于边缘具备更大的幅度,也就导致屏幕的误触率大幅提升,在全面屏及手势操作普及的当下,误触带来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厂商专门推出了防误触模式。虽然说防误触技术的灵敏度受限,但是聊胜于无,从某些层面上来说,这些功能还是值得推广的。
综合来看,曲面屏虽然具备一些不可避免的缺陷,但是只要手机厂商愿意用心,这些缺陷都可以在一些程度被解决。
曲面屏的另一种应用
上文提到搭载曲面屏的 NEX 3、Mate 30 Pro 取消了音量键的设计,虽然说这种设计使得屏幕的一体性变得更强,但是也让手机变得更难使用了。
首先,音量调节就要比实体按键麻烦许多(Mate 30 需要现在侧面点击两次才能弹出音量调节选项),如果说在地铁等公共场所看一些视频时会带来比较大的困扰,毕竟在家的时候大多数人会选择将音量开到一个比较大的水准。
Android 设备的 Recovery 模式可以被用于解决许多问题,例如无法进入系统,设备变砖等等。对于经常刷机的玩家而言,“音量 + 电源键”是在熟悉不过的操作了,不过缺少电源键的设计让这种操作有所改变。
根据花粉俱乐部提供的信息,华为 Mate30 Pro 进入 Recovery 的方式是在品牌 LOGO 出现的时候连续按 5 次电源键来实现,音量键的操作也变成了触摸方式来选择,这都是需要用户去习惯的地方。
(不过华为已经锁定 BootLoader,不允许用户自主刷机了)
折叠屏会不会是下一个曲面屏
从最近几年新机的趋势来看,曲面屏已经不再像之前那么流行了。
相比之下,折叠屏却成为了新的风口,华为 Mate X/Xs、三星 Galaxy Fold/Z Flip、Moto razr 2019 都采用了全新的折叠屏设计,不过就目前来看折叠屏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或许,在技术发展成熟以后手机的屏幕只会有折叠屏和直面屏两种了吧,曲面屏就此凉凉?